大概是2004年2月底3月初,新华社国内部编委张继民突然打来电话,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要组织一个新华社记者小分队,对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环保执法进行采访调查。老张对我说,自己已多年不组织报道,与分社没有什么沟通,就和我还熟悉,希望我帮助联系一下。至少是七八年前,老张在总社国内部科技编辑室工作。那时候他因采访南极、北极和调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而出名。当时,我从新华社陕西分社调到安徽分社不久,给《经济参考报》写了不少科普新闻,动辄半个版、一个版。偶尔在新华社总社与老张见面,他总是关切地批评:“你给《经济参考报》写了那么多科技新闻,可读性那么强,为什么稿子一到我们这里就变得平头直脸的了?”并在等离子体物理、量子力学等方面约些稿子。新闻作品是易碎品,发表出去能在人们脑海中存留多久,谁也说不清。老张至少关注到我的劳动,我一直心存感激。...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第30章 |
第31章 | 第32章 | 第33章 |
第34章 | 第35章 | 第36章 |
第37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