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萨・德・克罗兹[葡]翟象俊 叶扬/译译本序 十九世纪中期,葡萄牙正处在教权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空想的社会主义互相较量和鼎立时期。教权虽然日趋没落,但死而不僵,仍有一定的势力;新兴的资产阶级接受了法国《人权宣言》的思想,准备彻底推翻封建和教会的统治;同时,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被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接受,也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便是在上述几方面背景下创作的。作者若泽・马里亚・埃萨・德・克罗兹(Jese Maria Eca de Queiroz,1845―1900)生在波武阿―迪瓦尔津,他是一个私生子,从幼年对私生子受歧视的生活便深有体会。他的生身之父是个法官,法官的私生子更是对法律的嘲弄。埃萨・德・克罗兹出于对法律的反动性和道德的虚伪性的痛恨,常常把私生子作为他作品中倍受同情的人物,同时,那些虚伪的家庭伦理道德、私通和乱伦则是他揭露和鞭笞的对象。成年之后,埃萨・德・克罗兹考入葡萄牙著名的学府――科英布拉大学。在那里他广泛地阅读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文学名著。一八六四年,科英布拉与巴黎有了直达的铁路,这使他欣喜若狂,大量的书刊从法国源源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第30章 |
第31章 | 第32章 | 第33章 |
第34章 | 第35章 | 第36章 |
第37章 | 第38章 | 第39章 |
第40章 | 第41章 | 第42章 |
第43章 | 第44章 | 第45章 |
第46章 | 第47章 | 第48章 |
第49章 | 第50章 | 第51章 |
第52章 | 第53章 | 第54章 |
第55章 | 第56章 | 第57章 |
第58章 | 第59章 | 第60章 |
第61章 | 第62章 | 第63章 |
第64章 | 第65章 | 第66章 |
第67章 | 第68章 | 第69章 |
第70章 | 第71章 | 第72章 |
第73章 | 第74章 | 第75章 |
第76章 | 第77章 | 第78章 |
第79章 |